- 註冊時間
- 2013-6-2
- 最後登錄
- 2019-12-12
- 閱讀權限
- 90
- 積分
- 77591
- 精華
- 36
- 帖子
- 21438
 
|
發表於 2019-12-3 12:40:03
|顯示全部樓層

葉國豪來自台灣,來港十多年,是中大社會科學院客席講師。
反送中運動,讓催淚煙的氣味化為日常;香港人,亦首次在一聲聲槍響和血泊之中,了解民主抗爭的殘酷。
台灣作為亞洲最民主的地方之一,持續五十年的民主抗爭,曾讓無數人民流下血淚,甚至是犧牲性命。葉國豪來自台灣,是中大社會科學院客席講師。來港十多年,他見證着台灣從威權國家走向民主化,亦看着香港從一個擁有部份自由的地方,逐步淪陷。說到台灣抗爭史帶給香港的教訓,他坦言:「不要太天真地看抗爭,亦不要對民主有天真的理解。」要取得民主,無法一蹴而就,香港的革命剛剛開始,未來是漫漫長路,必定帶來更大的犧牲。
回顧台灣血淚抗爭史 五十年抗爭換來民選總統
翻開台灣的抗爭史,一字一句,血迹斑斑,當中更不難找到香港的影子。1895年,清政府在甲午戰爭戰敗後把台灣割讓予日本。雖然台灣人一開始都有以武力反抗,但經歷過「皇民化運動」,開始熟習日語,甚至建立起日本人的身份認同,投身日軍,支持日本攻打中國。可惜1945年日本在二戰戰敗投降,結束對台灣長達五十年的統治。接掌台灣的國民政府,不但歧視日本化的台灣人,而且軍紀敗壞、官員貪污問題嚴重,更濫印鈔票,造成惡性通脹,令台灣民不聊生。
人民的不滿,終在1947年初爆發。那時有一個賣私煙的寡婦,向查緝私煙隊求情時,被查緝員打至昏迷倒地;有圍觀市民更被亂槍射死,令台灣各地爆發長達個多月的軍民衝突,無數人被捕、受傷,更有不少無辜百姓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,被失蹤、監禁,甚至處死。
葉國豪指二二八事件是台灣歷史的傷口,一整代台灣的精英幾乎就此消失,而時至今日,仍有不少二二八受難者家屬希望為親人討回公道。
那時台灣人民並未料到,風雨未息,他們又將迎來另一場風暴。這場暴風雨,一刮就是38年。
1949年,國民黨在國共內戰失利後退守台灣,為鞏固政權,亦防止中共間諜滲透,展開了長達38年的戒嚴時期。戒嚴期間,白色恐怖瀰漫,不但限制人民的集會結社、言論和出版自由,更對共產黨人、異見人士進行逮捕、審判、關押、處決。不少知識分子因而受監控,無故失蹤、死亡,造成大量的冤獄、冤死、傷殘個案,成為台灣人心中無法磨滅的歷史印記。
自由與民主,最終在美麗島事件首現曙光。1979年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,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核心的社運人士發起以自由民主、終結戒嚴為主題的遊行,最終引發激烈的警民衝突,亦成為繼二二八事件後,台灣最大的衝突事件。雖然運動最終以大審判畫上句號,卻也讓民眾覺醒,不少美麗島被捕者出獄後,在1986年成立民進黨,以民主自由與台灣獨立為口號。在台灣持續的街頭抗爭之下,總統在1987年宣佈解嚴、解除黨禁,去世後亦讓副總統李登輝繼位,蔣氏父子的威權統治亦隨之告終,台灣民眾亦得以在1996年普選出總統,令台灣逐步走向民主化。
反送中重演二二八悲劇? 「香港退步,比台灣七八十年代更差」
不論在佔中還是雨傘運動,台灣的民主化歷史是香港抗爭的希望,亦有不少人擔心香港會重演台灣當年悲劇。葉國豪不諱言地說:「我自己也會回想台灣的情況,我面書上的朋友也會說:『你見到香港的情況,才知道二二八事件是真的。』」
近月有關示威者被自殺、被失蹤的疑團,都令他回想起當年白色恐怖的情況:「(那時)亦有這種情況,突然發現一些屍體,不知其身份,或突然間有人消失了,有傳言指他們被送回內地了。」他續說:「有種種因素,都令大家覺得香港往白色恐怖,或往威權主義方向走。例如你看到以前選舉暴力沒那麼嚴重,現在連區議會選舉都可以很暴力。例如我們在大學內工作,會怕說錯話後申請不到資金,或無法回內地搜集資料。」
在白色恐怖的時候,校園亦成戰場。老師和學生在校內讀禁書、辦讀書會,甚至印製雜誌,宣揚民主自由。不少人因此被捕、被處以死刑,或被列入黑名單,終身不能回台。縱然如此,葉國豪對警方攻打校園、施放催淚彈的手法依然憤怒:「這在台灣是不可想像的。就算在台灣威權時期,也沒有人想到會對台灣的大學發射催淚彈。」他又說:「這是退步至台灣七八十年代也不及的,甚至比台灣那時的情況更差。」
比對港台兩地 美國還能支援香港嗎?
情況差,終究還是有希望的吧?例如1979年美麗島事件,被視為台灣爭取民主自由的重要轉捩點。無數人鋃鐺入獄,出獄後籌組反對黨,成為促進民主自由的重要力量。例如台灣史上第一位女性副總統、前民進黨代理黨主席呂秀蓮曾於美麗島事件後入獄5年多;前高雄市市長、現任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在美麗島案待判期間,曾有被判死刑的準備,在獄中留下遺書,最終判刑6年零2個月;有「台灣曼德拉」之稱的施明德曾三次以政治犯身份入獄,在獄中度過26個寒暑……
|
|